有人看到数学头就大,有人特别喜欢数学,因为它容易让你获得成就感。相信大家经常能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某道数学题怎么解,应该没有人围在一起讨论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吧?不少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在数学方面花的时间并不多。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数学呢?我们听听这位老师的分析。(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要学好数学有两大必备特质缺一不可。是哪两个呢?一个叫做自信心,一个叫做好奇心。
【资料图】
这两个特质为什么作用会这么大?我们又该怎么去培养?
首先我们来看自信心。
其实老师不怕学生不会做题,而是怕学生不敢做。
你们去看很多学生到最后,他并不是说在做题,做着做着发现自己不会做。他是一看这道题,我不会做,这道题太难了,太复杂了,字太多了,我可做不出来。做数学题过程中,有这种阅读恐惧症的孩子不在少数。
我不知道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就是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怎么被消灭的?其实每个人一开始都是自信满满,不过随着一次又一次打击,心灵受到不断的摧残,最终自信心消磨殆尽。
所以身为家长,你要干什么?当然是要给他鼓励呀,对吧?我说他就算做不出来,但只要他愿意去想,那就好,那就应该奖励。因为早晚有一天他能想出来为什么有的小孩一点就通,有的小孩就做不到呢对不对?
而不是非得说他,你看你这么笨,说了多少遍了,这题都不会做,怎么怎么滴。我告诉你,只要长期以往这么去讲,他数学一定一定很差。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人说要在幼儿园阶段把1到20的加减法做的很熟练?那你想,你早学1到20加减法,和晚一点有什么影响吗?其实在知识程度上的影响,对你根本差不了什么。但是它差的是你入学以后,对于你课堂,对于你作业,对于你考试,你有没有自信心,对吧?
只要我把先把这些学了以后,孩子发现,你看课内都能学会,那考试我都会,是不是就有自信了,一旦对这门学科产生自信,就能学好。所以这个给孩子带来的自信,比单纯地学会这个知识点有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再看看学好数学的第二个必备特质:好奇心。
人们都说,好奇害死猫。只是有些人用错了地方,结果就会很糟糕。好奇心其实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对于陌生的东西都会充满好奇,总喜欢一探究竟。对于数学的好奇心也不例外。
但我们应该要去反思,为什么很多孩子到最后,好奇心都没有了,事实上都是被磨灭的。大家可以去反思一下,你们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都是保护他好奇心的方式。你想想,如果他没有好奇心,没有一个求知欲,他对于一个陌生的问题,他没有想要去了解,想要去研究这个冲动,他数学绝对学不好。
如果你只是灌输,只是硬逼着他去学数学,他一定有一天,会变学渣。所以要让他有一个独自探索的空间,让他去研究。比如说自然现象、科技的问题,让他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想原理。长此以后,他和学数学是一样的,就知道,哦,我要去探索其中背后的奥秘,这才叫做好奇心的。
只有把这两点搞定了,那他的数学才能学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