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9日下午,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地方学与黔学”研讨会举行。会上,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桂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首席专家(桂学)胡大雷围绕“‘王天下’与中华文明”作主题发言。

何谓“王”?《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王”即统治,统率治理,如《荀子·正论》所说“能用天下之谓王”,“王天下”即统率治理天下。远古以来,“王天下”与文明建设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胡大雷说,人们往往把中华文明的建设归结为“王天下”者,这只是一种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社会生活实践认识到,文明的发展与建设是人类集体的行为。物质文明建设自不待言,精神文明建设亦是如此。

人类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如何运用聪明才智的问题。进行文明建设运用聪明才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人”的模式进行文明、文化建设;其二、按照自然的模式建立管理社会的制度;其三、以文明建设解决社会、自然、个人新出现的问题。

当提出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向是“众隶赖之”,也就是说,文明建设是与“民”紧密相关的。“三不朽”的“立德”是“创制垂法”的文明建设,即为“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