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广州贝奥吉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贝奥吉因”)的产品橱窗里,敷料、止血产品和组织黏合剂等整齐摆放,从外包装看与平常的医疗器械产品没有太大不同,但实际上这里的许多产品的原料都取自于海洋生物。8月17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活动走进这家深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了解其培育海洋新业态的成效经验。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贝奥吉因,聚焦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主业是提供医疗器械及生物医用材料CDMO业务和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产品应用领域有骨骼、口腔和医美等。目前,已有多款海洋生物材料制备的医疗器械产品投入临床使用。

与其他原料相比,来自海洋的生物材料在制作医疗器械上有何优势?贝奥吉因总经理郭瑞介绍:“很多虾蟹的壳原本是用来做了饲料,我们用它含有的壳聚糖来制作修复材料,主要是由于它的生物相容性比较好。”又以含有海藻糖成分的液体敷料产品为例,郭瑞解释,湿性环境更有利于创面愈合,海藻糖有较好的吸收渗液能力,吸收完渗液后会变成凝胶状质地,不会变得很干燥。

不过,虾蟹壳、海藻、贻贝等要制备成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原料精制纯化、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临床试验等工序,要突破一系列的技术难点,研发周期较长,研发投入相对较大。

在研发方面,贝奥吉因建立了成熟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30余家进行合作,加速转化新技术及新产品。例如,公司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基于海洋生物材料的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化》的研究。

“医疗器械的应用场景是要解决临床问题的,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想让临床专家从早期就能为我们提供相关的临床需求,我们来帮忙解决。”郭瑞介绍,在上述研究中,他们借鉴合作方的基础研究成果结合临床需求,再根据医疗器械相关要求去开发心肌补片产品。

贝奥吉因研发经理段蔷蔷强调,下一步,他们将紧跟海洋强市的步伐,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重点围绕海洋生物原材料,布局转化口腔组织修复与再生、骨缺损修复及骨止血的高价值医疗器械产品,争取为广州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文字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图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责编 | 何昱校对 | 潘丽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