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2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8日讯 京杭大运河流淌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流经武城县62.4公里,包括4个乡镇,鲁权屯镇的朱家圈村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将运河文化内涵和乡村生活相结合,演绎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新画卷。

每逢周末,朱家圈村退休老教师王振海都要来到村里的运河故事宣讲亭,为村里孩子们讲述运河和朱家圈村的历史故事。


(资料图)

武城县鲁权屯镇朱家圈村退休老教师王振海告诉记者:“在假期或者星期天对孩子们讲一讲运河的文化和村史的由来以及村庄的传承,希望这些下一代把这些文化知识、村民传承、优良风俗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

故事里续写运河情怀。朱家圈村跟王振海一样的文化宣讲员有3位,他们经常坐在一起回忆大运河曾经的样子,再用沧桑的声音引领孩子们瞬间回到了大运河航运盛行的年代。

武城县鲁权屯镇朱家圈村学生王诺旋说:“我是一个听着运河故事长大的孩子,也是运河下土生土长的孩子,我从小听我奶奶讲运河的故事,我感到他们拉船很辛苦,得要逆流而上才能把船拉过来。”

炫家乡,发朋友圈,已经成为朱家圈村村民的日常。新粉刷的主题墙绘更是成为村民的热门“打卡”地,墙绘中一幅幅朱家圈村和大运河的古景让流淌的运河、流动的文化走进村民的心灵,让运河文化绽放魅力与精彩。

武城县鲁权屯镇朱家圈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勇介绍:“这个村的发展就是靠运河而生,年轻人对原来村里的印象只是听老人说,通过墙文化彩绘,进一步宣传咱朱家圈原来的由来让年轻人将来传承。”

立秋时节的朱家圈风景美如画,霞光相映中的运河和良田交相辉映,格外壮观。然而,在几年前,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无法完善各项基础建设,不少村民搬离了村庄。

乡村振兴强不强,要看支部“领头羊”。去年,以全镇“三类地”开发为突破口,朱家圈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武城县昌合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发动群众,将村内全部土地纳入到合作社经营,入社率100%。

武城县鲁权屯镇朱家圈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勇告诉记者:“合作社把集体和农户土地打包整体流转给第三方,第三方在农户1700亩地里每年给50块钱每亩,再加上通过这回流转丈量土地增加到300亩地,每年村集体增加40万元收入。 ”

村集体有了钱,为群众办事的腰杆就挺得更直了。为方便群众出行,朱家圈采取“村集体拿一块、群众捐一块、上级支持一块”的方式,投资300余万元,将村内所有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同时,修建文化墙5000平方米,排水沟1000米,硬化体育广场800平方米,乡村娱乐亭2处。近几年,朱家圈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文明乡村”等荣誉称号。

武城县鲁权屯镇朱家圈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勇表示:“我想进一步的扩大集体收入,因为村前还有闲散的坑塘,我想把村塘再利用起来,这几天正在跟光伏公司在洽谈,让他投资一部分,这样减轻村里的负担,这样我每年又能增加10-20万元集体收入。 ”

闪电新闻记者 苏孟雨 德州台 公维勇 武城台 杨娜 张兴宇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