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事情:
一对小夫妻吵架,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两个人却越吵越上头?
最后,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资料图】
今天想来聊聊,这个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以及生活中,我们怎么避免这个现象。
图片来源:pexel
01
最初愤怒
源于情绪化推理
昨天,朋友A和我抱怨,说男友一点不体谅她。
原来,上周末,他们约了装空调的师傅来家里。
那天A恰好生理期,整个人不大舒服,因此在卧室休息。
而男友则在客厅看着师傅安空调。
过一会儿,男友走进卧室,和A抱怨了一句说:“好无聊啊,我想做自己的事。”
听男友这么说,A有点着急,说:“这种事情不看着怎么行呢?!”
A有点无奈,摇了摇头说:“算了算了,我去看着吧。”
于是,便推门出去,到客厅看着师傅,而男友则留在卧室打游戏。
本来一切都还算顺利,可临走的时候,师傅为了测空调,开了16度的冷气。
让A的身体着了凉,肚子一下子疼了起来。
送走师傅以后,男友才走出来,看着A说:“装完啦?还挺快啊”
A气不打一处来,说道:“我身体不舒服,你就不能过去帮忙看着吗?”
男友也有点郁闷,说:“当时不是你说,你来吗?”
图片来源:pexel
“可是你明知道我不大舒服,不能主动分担一下吗?”,A更恼了。
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吵了起来。
听着A的讲述,我有点好奇地问她:
“刚听你说,男友抱怨的时候,你只是有点无奈,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生气的呢?”
A微微仰头,想了一下说:
“大概是肚子开始疼了以后,又看见他那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所以在’监工‘的时候,你其实没有很生气,对吗?“
“是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还挺开心的,和师傅聊天,也能了解到很多我不懂的知识。”
A也有点诧异:“对吼,其实那时候,我没那么多怨言,就是着凉难受以后,才开始生气的。”。
我也觉得挺有趣,其实A的行为,正是典型的——情绪化推理。
所谓情绪化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是一种认知过程,指的是一个人依赖自身情绪得出结论,即便有与经验相反的证据,他们更相信情绪推论。
图片来源:pexel
而这正是大卫伯恩斯提出的十大歪曲认知过程之一。
与其他扭曲认知相比,情绪推论是极为隐蔽的。
一旦你有了恐惧,绝望,伤心,痛苦的感受,你很容易基于情绪,产生一些非理性想法。
比如朋友A,一开始监工的时候,她的心情还不错。
可吹了空调风,着凉疼痛后,又看着男友置身事外的样子:
马上就推论出:“你对我的痛苦不管不顾,你把我一个人丢在那里“的想法。
更难以觉察的是,当下那些负面情绪,像海浪一样,在我们内心奔涌,我们容易确信我们脑海中的结论。
02
越说越气
背后的愤怒螺旋
当然,可能有人要说了,上面那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毕竟身体不舒服,不是生活的常态。
但其实,不仅仅是身体不适。
只要你有不满足,不开心,就容易发生情绪推理。
朋友L和我讲了一件事。
上周末,她想和老公一起去迪士尼,她提出这个想法,但老公兴致不高,只淡淡说了一句:
“哦,迪士尼不是很远吗?”
“可以早点出发啊。”L回答。
老公却没再搭腔。
图片来源:pexel
第二天早晨,L觉得还早,也就没规划时间,下午睡了一觉,不知不觉就已经下午3点了。
醒来一看表,L大吃一惊,喊道:“啊,都3点了,现在还能去迪士尼吗?”
老公懒洋洋地回了一句:“这个点了,还怎么去?!”
L一下子就火了:
其实,L在这里的反应,正是典型的情绪推理。
睡醒的L,本来是很震惊,有点困惑地说:“这个点还能去吗?”
但老公的反问,激怒了L,他说:“都这个点了,还怎么去?”
这时候,L把事情迁怒于老公。
其实哪怕冷静下来,L清楚这件事自己也有责任,但当下她深信全是老公的锅。
L气的指责老公。
老公回应道:“我以为你不想去了呢,你后面也没再提了啊”
L更生气了:“那不是你没回应,我才没说啊!”
老公也有点生气:“明明是你想去,怎么怪到我头上了!?”
图片来源:pexel
两个人就这样,我一言你一语的吵了起来。
其实,两人正不知不觉陷入了——情绪螺旋。
情绪螺旋是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的一个基本观点: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而认知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心理作家格温多林史密斯提出了“忧虑螺旋飞车”这样一个概念。
她通过一个形象的漫画,指出了这一现象:
图片来源:书籍《想太多是会爆炸的》插画
在上图中,A指的是事实,B指的是认知,而C指的是情绪。
也就是说,事实,只是一个诱发非理性认知的开端,而认知则又诱发了情绪,而情绪,又让我们产生了新一轮认知。
而认知与情绪,就像螺旋一样,这样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下去。
尽管格温多林史密斯讲的是忧虑螺旋,但这个模型本质上讲的是事实,认知,情绪三者的运行规律。
因此,它同样适用于吵架这件事。
想想是不是这样:
出门上班时,妻子发现丈夫把自己的手机电源线拔了,手机电量显示15%,妻子气不打一处来。
骂了丈夫一顿。
丈夫确实是没注意,但被这么指责,也不愿意认错,硬着头皮说:“我以为你电充的差不多了呢!我又不是故意的。”
听到丈夫不但不道歉,反而认为自己没错。
妻子更气了,说:“你不知道看一眼的吗?你不知道顾及别人吗?”
丈夫也有些生气,说:“你干嘛得理不饶人,现在想办法就是了啊!”
图片来源:pexel
听到丈夫反过来指责自己,妻子更是气到不行,直接说:
“和你这种人,根本没法过,一点担当没有,做错个事情都不敢认。”
争吵又一次升级了。
事态就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升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情侣之间,可以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到离婚。
因此吵架过程中,愤怒螺旋在一层层加码。
同样的,很多人一开始吵架的时候,情绪还不算特别生气,可不知为何,越说越气,也是这个道理。
03
如何
避免情绪推理?
a.不加评判的,怀着好奇心地复盘
我经常与伴侣陷入争吵。
但由于经常复盘,我发现我吵架有一个惯用的模式。
就是当两人一起遇到什么事,我有一些不满的感受时,我就很容易情绪推理,指责伴侣,而忽略自己的责任。
当我在复盘中,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察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图片来源:pexel
昨天,我们要走去一个公园,他负责带路,走了半天,却发现走错了。
我又一次开始指责他,说:“你怎么带的路啊,害的我们白走半天!”
可这一次,头顶却似乎有一双眼睛。
它盯着我,似乎对此刻发生的事了然于胸:那就是,我又陷入了情绪推理。
那一刻,我就意识到,因为我此刻很累,很不舒服,所以才产生了情绪推理,我认为一切都是他的错。
于是我告诉他说:
而这样,也避免了一场战争。
因此,学会复盘,提高自我意识,可以让我们从情绪推理的惯性中走出来。
b.健康宣泄情绪
我们陷入情绪推理,往往是当下的失落,痛苦,让人觉得很难忍受。
所以想把它宣泄出来,比如通过指责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却不会让我们感觉良好。
图片来源:pexel
指责了伴侣之后,我们的心情也会很怨怼,很不爽。
同时,伴侣的防御,又会让我们陷入无限的恶战中。
对关系也是一种损伤。
因此,为了避免陷入情绪推理。
在我们感到愤怒,不满时,可以找一些更健康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比如,负面情绪翻涌的时候,可以先独处一下。
可以对伴侣说:“我现在想一个人静一静”。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散步或者跑步,或者独自做做家务。
等你冷静下来之后,准备好面对情绪时:
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情绪写下来:
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当你独自书写的时候,最初的情绪一旦发泄,你就会感到整个人酣畅淋漓,舒畅无比。
也会更愿意,思考解决方案。
而这也让你从情绪推理的惯性中走出来。
图片来源:pexel
c.及时表达不满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情绪像洪水一样,你根本无法驾驭,只想把对方痛骂一顿。
这种情况,往往是不满被压抑了太多,累积的情绪像洪水一样,扑面而来。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及时表达不满,及时把那些情绪“水分”排出去。
比如,你在看书,正看到兴头上,伴侣过来问你一句:“哎,对了,我们中午吃什么?”
一次两次,你忍着不满,回答对方。
但他第5次过来的时候,你发现不知怎么回事,你忍不住大叫一声:“烦死了,让不让人看书了!”
情绪失控了。
不是因为你脾气大,不稳定,而是因为你积压了太多不满。
因此,我们要学会及时的表达,在能掌控情绪的时候,就告诉对方:
这样也就避免了一场愤怒螺旋。
写在最后:
伯恩斯有十大扭曲认知过程。
但情绪推理,是最为隐蔽,最难以觉察的。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了扭曲认知,而不自知,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越陷越深。
因此,学会觉察情绪推理,认识愤怒螺旋,我们也就更容易走出迷雾。
更清醒也更幸福。
愿我们在爱里不迷路。
图片来源:pe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