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垃圾分类难不难?”“你家的垃圾分类了吗?”“大骨头属于什么垃圾?”一大早在广外街道天宁寺北社区的垃圾桶站旁,就听到志愿者们相互讨论着,认真落实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看桶”“守桶”“护桶”行动,引导居民正确分类。

正值暑期,广外街道天宁寺北里社区居委会组织辖区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实践行动,让文明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萌芽。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就是低碳生活新时尚的环保理念,鼓励辖区“小巷管家”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营造宣传氛围。

8月22日,天宁寺北里社区组织学生及志愿者开展了一场“新时代 新风尚 我的垃圾我来分 桶前值守志愿服务总动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桶前值守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他们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广外街道垃圾分类宣讲团的老师为大家讲解最新垃圾分类政策、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以及桶前值守要点。强调细分类标准,易混淆垃圾玉米皮、大骨头、利乐包装、电池的正确投放,桶前值守过程中要以服务为出发点,文明劝导,对分类正确的居民给与“点赞”,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加强知识普及,用行动去影响居民的行为。宣讲过程中,宣讲员通过14个饮料瓶加工制作的背包、利乐包装循环手册展示、一次性电池和充电电池对比等一系列实物教具展示,让参与者感受垃圾分类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互动问答、答疑解惑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参与,积极举手回答老师问题,并能够举一反三联想到类似情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

第二环节志愿者进行庄严的宣誓:我宣誓,自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北京志愿者,我将自觉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面对需求、积极行动,争做新时代的前行者、引领者,为祖国争光,为首都添彩。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展现出了志愿者们热情与风采。宣誓过后志愿者们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向雷锋学习,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第三环节桶前值守实践。学生们来到垃圾桶站,按照“看桶”“守桶”“护桶”的要求,看看桶站的环境卫生,检查桶站容器是否有破损、是否整洁、桶内垃圾是否纯净,引导居民正确投放。期间有同学表示:“厨余垃圾桶好臭呀”“纸板粘上宠物粪便,没办法分开了”。“没错,正式因为厨余垃圾易腐烂,在炎热的夏天会散发出臭味;纸板是可回收物,但是被污染后就只能当成其他垃圾来处理,所以需要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参与,做好源头分类。而习惯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需要我们志愿者,环保的先行者,通过我们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人,能够通过我们的行动,去带动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天学一个环保知识点,敢于分享给身边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青少年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还能够为自己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带动家庭及社区的环保氛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