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之梅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卫生安全意识得到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重视身体保养,加之老龄化、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等因素,国内乃至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根据知名机构Frost & Sullivan的预测,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17,188亿美元,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11,778亿美元。
(相关资料图)
下游医药等领域的良好发展预期,为深耕CDMO市场的行业头部企业金凯(辽宁)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凯生科;证券代码:301509.SZ)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据了解,公司于8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此次IPO,金凯生科股票发行价格为56.56元/股,发行数量为2,150.8335万股,全部为新股发行,无老股转让。
借力资本市场,金凯生科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在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向好的促进下,金凯生科有望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升。
技术先进性获多方认可
近三年净利润增幅超172%
成立于2009年的金凯生科,如今已发展为面向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客户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长期的技术沉淀,使该公司具备了能够自主研发众多小分子化合物的工艺路线,掌握超过数十种化学反应能力,可以为各类客户提供较为完善的合成整体服务方案。其中,在氟化领域,金凯生科形成了特色工艺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安全环保的含氟药物中间体或原料药定制研发等服务,对于提高原研药厂新药研发效率,同时降低其新药研发生产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症)、阿尔茨海默症、艾滋病、新型冠状病毒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已与包括拜耳、强生、诺华、赛诺菲、吉利德、阿斯利康、辉瑞、默克、GSK、礼来、武田、勃林格殷格翰等国际大型医药及生物制药集团,以及Concert Pharmaceutical、Biogen、Principia、Seattle Genetics等特色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业建立了稳定业务合作关系。此外,金凯生科也为巴斯夫等知名跨国化工集团提供从产品试验到商业化应用所需农药中间体的配套研发和生产服务。
通常来讲,患者们只会接触到成功研制出的新药。然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一款药物的诞生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Ⅰ期、临床Ⅱ期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制药企业能力的考验。在近年,随着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药物分子结构日趋复杂、新药研发风险不断加大,为了降低药品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寻找专业化的定制外包服务已成为大部分制药企业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将化合物工艺路线的研发与生产深度结合的CDMO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统计数据,2016年至2021年,全球医药CDMO市场规模从353亿美元增加至6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同时,根据上述机构的预测,全球医药CDMO市场在2022年至2025年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246亿美元。
春江水已暖。在规模效应下,CDMO领域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的向上生长。招股书显示,在国内主要CDMO企业中,金凯生科凭借1.11%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六。目前,CDMO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于研发能力、新技术开发及应用、质量体系、原材料供应保障、成本优化、生产能力(设备、人员、经验)以及客户渠道利用等核心能力的比拼,且国内外医药CDMO行业集中度均较低。在明确发展路径下,金凯生科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后,将助推募投项目顺利落地,该公司得以扩大生产、扩展产品线,整体竞争力与业务规模将得到提升,其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实际上,十余年的行业深耕,已为金凯生科在工艺、客户、运营、研发、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据悉,公司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中国、北美和欧洲等国家或地区,使该公司具备了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研发、生产、销售、质量、EHS和项目管理等运营体系的能力,并与跨国制药公司保持良好沟通,从而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中间体产业链客户壁垒高,大型药企CDMO供应链的准入很难,质量管理、EHS(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是客户选择合作供应商的三个关键的条件,这也是金凯生科能和一众药企保持合作的优势所在。金凯生科阜新生产基地建立了ISO管理体系,美国工厂也已建立了cGMP体系。可以说,金凯生科正将质量要求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交付及服务整个生命周期,严格控制生产经营各风险环节,重视顾客信息反馈处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而在最重要的生产工艺与研发创新方面,金凯生科亦有突出优势。在生产工艺上,公司长期专注于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与制备,可提供从小容量到多吨位的商业化生产的灵活产能,可以规模化生产五百多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氟化、氯化、加氢、光气化、低温、Grignard、Hofmann重排、Suzuki偶联、Skraup喹啉合成、Van Leusen等化学反应方面优势显著。
而对于技术创新,金凯生科一直将其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该公司一直注重科技引领企业发展,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已经取得23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除此之外还有多项非专利技术,覆盖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荣誉的获得以及众多质地优良客户的不断积累,也能够侧面反映出,其技术实力已获得广泛肯定。
这种肯定,也“真金白银”体现在了公司财务数据上。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由4.64亿元增至7.17亿元,增幅超54%;净利润由5894万元增至1.61亿元,增幅超172%,其良好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从中可见一斑。
有市场人士分析表示,去年CDMO上市企业收入保持增长,且行业受疫情扰动较小,未来CDMO或将加速增长,其中小分子CDMO增速有望快于大分子,行业整体仍处于朝阳阶段。如今金凯生科已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临床期项目,且客户意向订单充足,未来随着订单持续交付,其盈利增长潜力或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募投项目解决产能瓶颈
清晰规划启动崭新未来
有关本次募集资金运用,金凯生科在招股书中指出,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将围绕主营业务展开,投资于“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190吨高端医药产品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若项目在未来顺利投产,该公司创新药中间体的生产规模将得到显著提升,将有利于金凯生科保障商业化阶段创新药关键中间体的大规模研发定制生产需求,进一步发挥公司规模效应,同时降低自身产品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从行业经营特点来分析,产能是CDMO业务增长的驱动力,企业需要首先完成厂房建设与装修、设备采购与安装后,接受监管机构及客户审计,才能承接订单。回看公司层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金凯生科的营业收入连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且公司的客户意向订单充足。目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较高,加之公司每年生产的产品种类丰富,不同产品之间需要对反应釜进行切换,当前产能已严重不足。为满足订单增长需求,公司正提前投入、布局产能,可以说,提高公司CDMO业务产能是金凯生科自身保持蓬勃发展的迫切需求所在。
另外,两个募投项目涉及6种药物的关键原料或中间体,这些药物有的已经上市,有的处于晚期临床阶段。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洲地区以及亚洲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其中,KDA01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索马鲁肽(Semaglutide)口服制剂小分子吸收增强剂SNAC的中间体,而SNAC的出现可以让索马鲁肽(Semaglutide)成为部分控制血糖注射剂的替代品,有助于全面改善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依靠注射剂维持血糖的生活。KDA02则是非奈利酮(Finerenone)的中间体,美国FDA于2021年批准了非奈利酮(Finerenone)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T2D)相关的慢性肾病(CKD)症状,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持续下降、肾衰竭、心源性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MI)和心衰。另外,KDA03、KDA04、KDA05和KDA06作为涉及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和不透析患者贫血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乳腺癌患者、疼痛综合征等药物的中间体,同样面临广阔的市场机遇。
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金凯生科表示,将继续全面、深入地帮助全球医药集团、创新药公司突破新药研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生产难题,帮助其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其新药研发和生产成本。在“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精益求精、诚信守约”的企业方针和“为用户增加价值、为员工创造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宗旨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实力,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在保持公司在含氟药物领域优势的同时,完善在药物开发阶段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努力成为具有竞争性、成长型、全球化的CDMO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